作为生活的启示录:田湘诗歌印象

作者:荣光启   2017年06月26日 11:11  中国诗歌网    1594    收藏

河池这个地方非常特殊,中国的版图上,广西已经是西南边陲,河池地区更是广西的边陲,地理位置可谓偏僻。从资源物产方面来说,桂西北虽风景秀丽,但多处是石头和山岭,说贫瘠也不为过。但是,正是这样的地方,却为广西贡献了多位有全国影响的作家,比如广西文坛前辈包玉堂、潘琦、聂震宁,小说家东西、鬼子和凡一平,以及诗人田湘。田湘(1962年生)是一位特别的诗人,他早年毕业于河池学院,是学校文学社社长。毕业后长期在铁路公安局这一部门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诗,但新世纪以来,田湘再度写作,且成就斐然。这里我想谈几个方面:首先是田湘作为一个诗人给我的印象或者说他给我的启示;第二,田湘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他的诗歌写作有什么特点;第三,在这些诗歌里面,我认为最好的部分可能是爱情诗;第四,田湘诗歌的优势,或者说是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第五,他的诗歌也有不足的地方;第六,我对他的诗歌写作的一些建议,不是针对田湘个人,而是我自己对于当代诗歌的一点思考。


田湘作为一个诗人,他给我的触动是很大的,我认为他的诗歌对当下中国有“生活启示录”这样的意义。这个意义具体是什么呢?你接触一个诗人,你不用看他身上的标签(主席、处长什么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要看诗歌在他的生活和生命当中有什么样的位置。6月19日晚,我第一次听到田湘先生朗诵自己的诗——《雪人》,非常深情地朗诵。他的朗诵给我很大的震动。新诗和旧诗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新诗很难被记住,很多写新诗的人不能背诵自己写的诗,但是田湘可以,这非常不容易。田湘在朗诵自己诗歌的时候,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让我仰视的人。我很惊讶,在那一刻,他的形象变了,他不再是一位有一定级别的干部,而是一个纯粹的诗人。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它诉诸于意象,运用意象化的语言来表达情感、经验和想象,它追求的效果是意境,它在语言的哪些地方下功夫呢?在语言传递人的经验和想象的部分,然后是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效果,诗不是让我们收获真理,不是让我们收获真相、本质,而是让我们获得一种感觉、经验和想象上的具体性。其实我们每个人,如果你有语言能力,你也可以是一个诗人。不过有的人没有那种言说自我的需要,有的人有,诗人就是有言说自我的需要并诉诸于写作实践的这群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有一本小册子叫《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在第一封信里面他讲到,有一个诗人想请里尔克评价一下他的诗,里尔克没有评价他的诗是好还是坏,而是问他你为什么要写诗?用我们今天很通俗的话说,里尔克问那位青年的话就是:“你不写会死吗?”对于有的人来说,用诗歌的方式言说自我,是一种生命的需要,他不写出来就真的很难受。所以田湘对我很有触动,他有自己的社会身份,有自己的工作,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身份、工作,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这就是我说的田湘的诗歌具有生活启示录的意义,你也可以借着这样一种言语活动,使你的生活更有意义,去遇见——那个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自己,你的存在意义和你更深的价值。

文学写作,包括诗歌写作,并不是说完全为了发现你自己,它有一个很深的对自我认知的功能,余华在自己小说《活着》的序言里面有这样的话:“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这里面至少有两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第一个,写作不是天才的事业,不是“我”有灵感才写作,而是在写作中获得灵感,你只有源源不断地写才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一个不写的诗人,他是等不到灵感的。第二个,写作它有什么意义呢?写作就像挖井这个行为一样,它在不断地开掘自我的内心,让我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这是田湘作为一个诗人给我的启示,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活着。我想这不仅是对我,而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意义。


成熟的诗人往往有一个标志,就是他的整个诗歌写作会展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意象系统,他的说话方式会渐渐形成一种象征秩序。一个诗人用什么东西来象征什么来表达什么,是慢慢才形成的,而不是在初期写作的时候,东一点西一点,寻找合适的意象,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比如田湘诗歌中常出现的沉香、黄梨木、铁路、火车,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经常读到,这不是一种重复,而是一个成熟的诗人特有的意象系统、特有的象征秩序。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诗人经常写的东西,我们的生命中也会有。不同的是,就像石头慢慢在贝壳的肉里面变成珍珠一样,成熟的诗人把那些东西慢慢固定下来,形成了自己的珍珠,自己的意象系统。比如说沉香、火车,这些是田湘生命当中非常珍惜的东西,他在写作当中不断地磨砺,最后变成了这些诗,这是田湘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所有的标志。

那象征秩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田湘无论写什么东西,他可能最后都写到了爱情。这是他抒情的一个制高点。我特别喜欢他写火车的那一系列,因为他是在铁路工作的人,他把自己特有的生活经验,变成一种让读者都能够体会得到的公共经验。一个诗人不能只写个人的经验,或者说你的写作不能完全没有超越性,那不是文学,文学写作会在个人经验和公众接受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如果你把写作只当成你个人写的东西,那它是日记。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在特有的生活场域产生的经验,变成一种普遍的经验,让更多的人可以理解、接受和感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比如说以前在广东东莞一个五金厂打工的诗人郑小琼,当然现在她已经很有名了,以前她在五金厂打工,写了很多的铁、铁器、机器这一类的诗,很多人尽管不是五金厂的工人,读到依然十分感动,因为她是从个人的生活场域中去描写出一种人类普遍的困境:体制化的生活、面对命运,人无力反抗等等。大家熟悉的湖北诗人余秀华,她的《我爱你》、《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作品也有这样的特点,这是好的诗歌共有的特点。

田湘写的关于火车的诗也有这个特点,我也关注到了像大家经常提到的这首《读特朗斯特罗姆》,这位伟大的瑞典诗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有点长,但是田湘说:


你的名字太长太长

特朗斯特罗姆

每个字读起来都很费劲

就像我坐过的绿皮慢车

我只能把有你名字的诗集

带到高速行进的动车上

我从一个浮躁的城市

去到另一个浮躁的城市

只有动车上是安静的

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没有人打扰我

这样我就能静静地读你

读你

安静的动车上

好像所有人

都在听我读你的诗

你的名字

好像也不那么长了


真实的生活也许像这个啰嗦、拗口的名字一样让人感到不快,但诗歌如同一列动车,当我们安静地坐在其中,静静地思想自己、言说自己,生活也就容易变得忍受,有时甚至还有短暂的美好。在这里,“动车”的意象指向被诗歌提纯的生活(一切变得“安静”、美好),“特朗斯特罗姆”的名字也是一个意象,它指向的也是被改变的生活,因为诗歌(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这个名字“好像也不那么长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读改变了环境(周遭的客观环境与作者的内心)。这也是我说的,我们能从田湘的诗歌中得到一种“生活的启示”,如何使贫乏的日常生活过得有一定的意义?也许文学阅读与诗歌写作能帮我们成就。田湘的诗有很多写火车、坐火车这样的经验,都是他的日常生活,但是田湘最后都能够提炼成对于人生的某种思考,对于生命的某种体会,这是田湘诗歌非常优秀的部分。


在田湘诗歌里面,我认为从主题看,写得最好的部分,当然是他的爱情诗。比如说《雪人》、《沉香》、《嗍螺蛳》,他很多的诗,最后主题都落到了爱情上面。《沉香》这首诗大概定了他的爱情诗的基调:


被你爱

只因我受过伤害

刀砍。雷劈。虫蛀。土埋

在苦难中与微生物结缘

在潮湿阴暗之地

结油 转世

一截木头换骨脱胎

腐朽化为神奇

安神。驱邪。醒脑

把最好的眼泪给你

别人被爱是因为完美

我被爱是因为

遭遇伤害

多少眼泪

才能结油成香

成香 沉香

让你安神竟是我的心伤

当暗香浮动了你

我所有的不幸

都变成美丽的曾经


这里的爱情不是年轻人的欢悦的爱情,而是中年人才有的沉痛的爱情或者说关于爱情的沉痛。田湘的很多爱情诗和《沉香》传递的经验都很相似,他常常要言说的是“我”在爱情上面受过伤害,或者说,“我”在爱情上面体会到一种很痛的经验,诗人努力把这些经验呈现为一种意象,而“沉香”这种意象也许不是诗人刻意寻找,而是他的沉痛到了合适的时候,这个身边的事物就在诗歌中浮现出来,或者说自然地进入了诗歌。说田湘是“沉香诗人”,我的理解是,不能说他写了这一种香料,就以这种物质来称呼他,这只是在诗的题材或主题性上来说——而应该是,他是一个将爱情的沉痛经验积淀为诗的人,“沉香”是他的一种写作方式。


整体上,我觉得田湘的诗歌有非常明显的特点。除了关于爱情,表达一种很痛的情感经验,就像《沉香》中的那种特殊木料一样,它是疼痛中的一种结晶,一种特别的气息与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田湘写诗在用语上,常常无所顾忌,相当自由。我注意到,他不避讳很深情的词语。他个人的诗歌写作机制里,我觉得有一种浪漫主义的驱动力,他的诗往往是在热情当中迸发出来,然后在词语的选择上,相对来讲,比较自由,没有说哪一种是不能入诗的,比如说他的叙述中,常常有很深情的东西,他干脆直接地抒发出来,而这一点,对于很多抒情诗人,是相当克制甚至是忌讳的。

田湘的诗歌更多是口语诗,但这里有一种口语诗里面很好的品质,就是诗歌想象和语言上的活泼与自由。像《校花》、《嗍螺蛳》、《田耳的外婆》这些诗歌就非常有代表性。


美味总是让人垂涎

年轻时,我带上你

在路边摊嗍螺蛳

我告诉你嗍螺蛳的诀窍

最爽口的,就是掀开螺盖

嗍螺肉上的那点汁

你照我的方法嗍了起来

多么鲜美啊,你一口一口地嗍

唇与舌忘情地游动

坚硬的壳里竟如此柔软

你一口一口地嗍

那种幸福感,那种满足感

我看见你的样子多么美

从此,每晚你都让我带你去嗍螺蛳

我也总是乐此不彼

但我从未告诉你

这就是我的初恋


这首《嗍螺蛳》也是田湘的得意之作,他也喜欢朗诵这一首。此诗从头至尾,都是寻常语句,但却是层层铺垫,到最后交代“我”的内心:这是“我”最难忘的经历、最痛的爱情。在极白的叙述与极深的情感之间,有一种张力、有一种惊讶,让人触动。

口语诗貌似容易,但要写出好的诗意,是很艰难的。比如说“第三代”诗人的作品,像韩东《我们的朋友》这样的诗,传达出的主要是整体的诗意,你如果只看局部,你会觉得都是废话,但是当你读完你会非常感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曾认真地和写口语诗的诗人有过交流。写口语诗的诗人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写诗比你们更费劲,因为我们要用这些废话写出有诗意的东西。我们知道贾岛为了追求诗意的传神,“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实写口语诗的诗人比贾岛要更费劲,他们在语言的干净、直白、废话上,到了非常彻底的地步,但是整体上会让你觉得非常有意思。因此写好口语诗非常不容易。不过,田湘的诗比口语诗又多出一个东西,就是他的诗有很深情自由的部分。我不知道他平时是不是特别喜欢朗诵,但是他的部分口语诗,是非常适合吟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诗中有时一些词语让人受不了的原因,其实这和他的诗的整体风格有关系。他从性情激烈之处而发,自由吟咏,有时就没有避讳抒情诗的一些现代法则:比如客观化、非常个性化、情绪的克制等等。


当然,这种写作方式一定会带来相应的问题。有的时候有些作品在语言和意趣上难免显得直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田湘的有些诗在结尾经常做一个点题。这个作为现代诗来说,是非常忌讳的。比如这首《你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我身体跳出的小鹿

会惊恐,追逐,迷失

它知道山林里有狮子

猛虎,猎豹,狼群


飞鸟知道有猎鹰

沙丁鱼知道有鲨鱼

星星知道有宇宙黑洞

我的小鹿却愿为你冒险


地球毁灭的那一刻

时间和生命化成了烟

我的小鹿会依偎在你身边


我的小鹿一直在奔跑

它要踏遍我身体里的群山和草原

它要为我找到你


你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我身体里跳出的小鹿/会惊恐,追逐,迷失”,这些意象是非常好的,但是这首诗的结尾直接点题:“你就是我要去的地方”。这在诗歌写作当中是要尽量避免的。因为诗,尤其是现代诗,它特别强调和散文的区别。余华1991年在《收获》上发表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后来出单行本叫作《在细雨中呼喊》。这两个题目是有差别的,“在细雨中呼喊”,这是一个散文的句法,而“呼喊与细雨”,变成两个意象的并列,意象之间缺乏关系的交代,这是诗的,这个题目更有意味。因此我们在写现代新诗时,对于习惯写流畅、明白的口语诗作者,如果有时锻炼一下如何把一首诗写的不那么流畅、连缀,也许是一种矫正。

还有一个方面,和田湘的写作方式有关。写诗要尽量地避免陈言套语。当然,陈言套语不是绝对的,一句话要写的很有意思是和具体的语境有关系的,比如说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面,出现了“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陈言套语,但出现在那首诗的独特的语境里,我们就能够接受;但有的时候,在其他的语境里,陈言套语就不是十分合适。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著名的《沉香》:“多少眼泪才能结油成香/成香 沉香/让你安神竟是我的心伤。”这里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接下来:“当暗香浮动了你/我所有的不幸/都变成美丽的曾经”,这需要注意。“我所有的不幸/都变成美丽的曾经”这样的话,意思我们当然明白,但能否用更具体的感觉性的、想象性的语言来代替这类陈言套语、来传达出我们更具体的感觉、经验和想象?如果我们想写出更好的作品,我觉得在这些地方诗人是要注意的。


田湘诗歌是有整体性的,风格多样,他有些作品有一定的缺点,这无可厚非,每个人的写作都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不过,优秀的诗人还有这样的特征:在一部分作品中的问题,在另一些作品中,他却表现出对此问题的克服。比如这一首《大海不停地运送浪花》:


大海不停地运送浪花

她知道你想要:这盛开的孤独

这激情的泪,她知道你想要

这献给沙滩与岩石的祝福

太阳在清晨点燃自己

海鸥盘旋优美弧线

大海弹奏崭新的五线谱

她知道你想要:这恢宏乐曲


我觉得这首诗在田湘的诗作中有一种积极的代表性,田湘的诗歌写作可以在这里有一个思索。前面我也提到田湘的诗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和热情,那种自由喷发的东西,这是田湘诗歌的特色,在这首诗中保留了;并且这首诗并没有太口语化,有一定的书面语特征,也保留了可以被吟咏的特点,非常适合朗诵;特别是意象的并置方式,也使这首诗呈现出某种现代诗应有的破碎感。这种破碎感不是为了故意增强诗对于读者的晦涩感与神秘性,而是诗的言说方式所决定的,诗不是散文,它在意象与意象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疏离性,它的意蕴的最终完成,需要读者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参与。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