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走过的这座桥 ——读严志明《这座桥,那一年》诗

作者:严锋   2017年11月15日 10:44      927    收藏
能够把一座桥的故事叙说得如此生动难忘,带来遐想,也许本身就具有“传奇”的色彩。应该说,这座桥是非常普通的,到了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地步,却凸显了一个大的时代“影像”。于是,桥上、桥下乃至桥头,皆饱经岁月的沧桑,留下了风雨的印痕,涌动起了悲怆的热血,见证了一段威武不屈的历史。那一年,恰是红军走过的这座桥。我似乎又一次闻到了硝烟的弥漫,听到了烈士在枪林弹雨中的大声呐喊。眼前的这一幕,正在徐徐拉开……
严志明不愧是诗歌创作的名家。诗歌《这座桥,那一年》又一次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发表,是继他在国家级报刊相继发表诗歌作品并取得接连突破的重要驿站。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的他,诗歌创作始终是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诗路里跋涉,在诗海里荡漾,且早已成就斐然,闻名一方。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倾听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去感受他的诗歌所呈现出来的唯美意境。
诗歌共分为四节,既有转折,又有递进,还有某种深深地回望,在普通的桥中注入了不寻常的故事内涵。以借喻桥的方式来深入挖掘一段尘封的历史,让碎片化的回忆串联起烈士丰满的人物形象,诗歌的整体布局无疑是成功的。对于当年红军的描写与赞颂,诗歌的表现形式独特,又因其切入点小,不经意间就浓缩进了一个宏大的场面,反而衬托出烈士高大的一面,并将其人物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可谓是小中见大。联系到诗界的一些诗歌创作,有时候看似高起点,大范围的全景色扫描往往容易显得力不从心,难免会挂一漏万。所谓的高大上既失本真,又难以从心底里引起读者强烈共鸣。这自然是需要予以力求避免的。严志明的诗歌就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这座桥,那一年/红军走过,有人从枪林弹雨倒下/人们看见桥下河淤泥里耸起的一些白骨/覆盖着原河野性痛苦的涌泪/留下的几位烈士/还站在桥上放哨”
诗的首行直接点题,有着开门见山之效,一下子就有了重点和背景烘托的恰到好处。看似简单明了的勾勒,实则为情节的具体展开埋下了伏笔。此时,红军从桥上走过,不知不觉进入到了危机四伏的天地间,有人因此倒在了密密麻麻的枪林弹雨中,这桥周围处处流露出杀气。红军要从这座桥走过,显然是要冒着巨大危险的。这也难怪,当年红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到处是险象环生。要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冲出重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桥下河淤泥里耸起的一些白骨,就向人们诉说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把桥下的河水流动比喻成野性痛苦的涌泪,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无比鲜活起来。尤其令人叫绝的是,留下的几位烈士还站在桥上放哨。红军的英雄形象由此显得更加丰满起来。
诗歌是有灵性的,而第一节就完全满足这样的特征。红军的牺牲,河流在痛哭涌泪:烈士舍身忘我,还在那桥上站岗放哨。短短的几笔,竟演绎出让人深为动容、难以忘怀的故事,印象自是十分深刻。接下来还有怎样的故事情节展开,并吸引读者的眼球,乃至充满无尽的遐想,读者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这个答案。这就是诗人的成功之处。其实,这样的点到为止已经足够了。要是完全将其点破,也就少了诗意的朦胧。与其太过直白不如把悬念始终留给读者,带领读者去进行更好地思考。诗人的创作功底与才华在此显露无疑。
延续上一节桥与红军的演绎轨迹,诗人重点刻画了桥上、桥下后,又开始将眼光瞄向桥头:“红军是桥头遒劲挺拔的大树/茂盛的树冠/支撑起一片蔚蓝/以矢志不渝的站姿/淹埋了岁月沧桑和风雨/寂寞漫过了荒凉和残垣”
对于红军的赞美之词,诗人没有平铺直叙,以免落入俗套,而是将桥头遒劲挺拔的大树比作红军的英姿。但见这课大树枝繁叶茂,茂盛的树冠使蔚蓝的天空与之相互映衬,其遒劲挺拔不仅代表了一种信念,而且还代表了一种没有任何私念的人生价值观,一种为了劳苦大众甘愿牺牲一切的崇高使命感,红军烈士的形象显得愈发清晰可敬。近距离细看,大树的形态犹如是一个站岗放哨的姿势,威武而不屈。岁月无情,风雨无痕,但在这棵大树下还是能够回味起一些什么。诗歌的创作技法在严志明那里竟是如此熟稔于心,以至下笔十分从容,精彩纷呈,体现了诗人令人惊讶的创作豪情。
这里称颂红军的大树描写,有几个字用得是非常到位,且有“点石成金”的美感与历史厚重感。一个是遒劲挺拔,寓意了红军精神面貌和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一个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不用说破读者也能慢慢感悟到,有为劳苦大众不怕牺牲的深刻含义在里面。还有一个是矢志不渝,在追求真理面前,在敌人围堵当中,为了祖国,他们全部都是好样的,没有一个是逃兵。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天。也许,诗歌本身就是留给读者诸多想象空间的。
而第三节的画面慢慢地转换到了大地上,随着影像越来越大,原先的模糊画面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多少有些令人唏嘘不已:“几位烈士没有碑和雕像/关于烈士的传奇故事/生长在古老泥土里/被一些鸟翅传颂/散落在民间深处”
有名无碑无像乃至无名无碑无像是漫长岁月里留下来的几许遗憾。有的烈士从此默默无闻,人们至今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却并不因为他们的名字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而有丝毫逊色。在一些烈士陵园,我就看到过这样的情景,无名无姓,甚为惋惜。诗人的描写可谓是情景交融的再现,亦是一个传奇故事的延伸。尽管几位烈士没有碑和雕像,也没有相应的名字和照片流传后人,但他们的英雄事迹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于是,关于烈士的传奇故事也就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一代又一代。
在这一节里,关于烈士的传奇故事用了层层推进的表达手法,似乎普通,实则含义深刻。其间用了两个形象比喻,使读者有了更多可以细细感悟的空间。而那传奇故事“生长在古老泥土里”,生命之花便逐渐地呈现开来,进一步强化了想象的效果。接着,鸟儿也不甘落后,开始把古老泥土里生长的进行播撒,并散落在了民间深处,进而为许多人所知晓。虽然烈士事迹已年代久远,且有几位不知名、没有碑和雕像出现在人们面前,可这并不影响大众对烈士的传颂和深深敬意。也许,这就是诗人写到烈士传奇故事时的本意所在。
感受《这座桥,那一年》的岁月脉搏,当年红军走过的桥上散落下了太多的故事。这座桥,如今也在慢慢变化中,且早已是物是人非了,然而烈士的难忘形象依旧留在人们心中,似乎一如当年那般透彻:“几十年的岁月渐渐老去/那条河流也渐渐变瘦了/我眺望到那年红军走的这座桥/站在桥头上的忠骨烈士/仍握紧长矛大刀,守望祖国”
岁月就像是一面镜子,大桥下的河流变化是一个最好证明。那岁月的老去,河流已悄然变瘦了。这变化之明显,也许可以说明再过若干年,大桥的周边环境会有更加明显的变化,而桥本身亦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再也看不到红军走过这座桥的多少痕迹了。类似的情景描写,诗人只用了一个借喻就带过,“那条河流也渐渐变瘦了”,由此使人浮想联翩,继而延伸出许多与桥、与人和与河流有关的感慨来。诗歌是语境的凝练,是想象的磨砺。诗人可谓是驾轻就熟,用有创作力的语言将其出神入化了。
诗歌开始进入到另一个层面的境地中,使整首诗不经意间达到了全新的高度。眺望当年红军走过的这座桥,此时发现桥头依然有人,原来是几位忠骨烈士,他们仍在这里站岗放哨,仍在这里握紧手中简陋的武器,虽然早已牺牲了,可仍然没有倒下,仍在守望祖国。这样的结尾,与第一节最后两行“留下的几位烈士/还站在桥上放哨”似有遥相呼应之感,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了烈士的崇高形象,不由得使人肃然起敬。
严志明是一个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契合了时代的主旋律,呈现出满满的正能量。尤其是这首《这座桥,那一年》更是反映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自不易。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通过一座桥来讲述一个难忘的故事,由此开启了一道独特的视角,让这座桥从此拥有了“生命”的意义。这样的构思布局,这样的表现形式,这样的精神传颂,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大力提倡的。诗人所要表达的当年红军艰苦卓绝,所要反映的今天生活的幸福美满,正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如果没有他们的英勇战斗,没有他们的视死如归,就不会有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我们今天怀念这座桥,想起那一年,就是要不忘过去。这样才能过好现在,更好地走向未来。
(作者:邵天骏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3. 探索“诗歌美育与思政教育”新模式: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4.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6.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0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田野诗班现象”引起广泛关注
  9. 诗人吕煊想带着你游乡村——《乡村新物语》诗集分享会在西溪湿地举行
  10. 春天的隐喻与诗歌的情感——评《春天送你一首诗》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