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轩:侦探新诗的古意

作者:张静轩   2018年09月03日 16:33  《光明日报》    344    收藏

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第一个百年,但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对新诗、古诗对立关系的机械认知。以新的形式承载新的内容,播撒新思想的种子,这是新诗的显著功绩,也彰显出新诗之“新”。不过,“立新”未必就要“破旧”。数千年的古典诗歌传统,虽一度是新诗的焦虑之源,但新诗经过百年沉淀,已初步具备审美独立性。它与古诗之间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在此基础上,应该试图建立起一种连续的、整体的诗歌史观,将新诗与古典诗歌一同纳入汉语诗歌的历史脉络中共同考察。侦探新诗的古意,正是汉语诗歌整体观中蕴含的一种基本的阅读策略与学术路向。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用“继承说”与“化合说”来描述新诗与古诗的关系。前者认为新诗在某些层面上继承了古典诗歌传统,后者认为不少新诗化用了许多古诗的元素。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足之处在于,始终将新诗与古典诗歌做二分法,在对置中寻联系,试图在新诗中剥离出传统的血肉,因而显得有些呆板和生硬。不仅如此,“继承说”“化合说”还可能遮蔽新诗自发的古典美学追求,影响我们对新诗中原生性的古典美学气质的感知。很显然,这两种说法在对新诗、古诗进行关联的同时,却因观念的机械,使得新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显得更加板结、分裂。

我认为,在对新诗的阅读与学术考察中,可以放下新旧对立的机械认知,像对待物证一般仔细勘察新诗中的古典因素。即面对新诗文本时,不以文学史的新旧切分为绝对依据,而是将新诗的种种审美元素一一体察辨认,既要看到其中与“五四”新文学精神息息相关的新元素,也要辨认出掩藏在新诗外衣下盎然的古意来。这种阅读方式并不等同于英美“新批评”学者主张的将诗歌文本隔绝于历史的读法,而是要求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同时,发掘新诗的多重审美可能,并以对古意的侦察反思诗歌史书写的未尽之处。

新诗尽管名之为“新”,其实也不乏其“旧”。它用汉语书写,必然赓续着中华文明的血脉,因此与古诗一起,构成了汉语诗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既然都用汉语书写,新诗、古诗必定存有互为牵连之处。新诗有古意,古诗有现代性,自然成为两种文体内在的互动性美学潜质。不过,新诗中蕴含的古意,通常处于隐蔽的状态,对它的发掘,可能需要以公案学意义上的“侦探”方可觅求。而且,对新诗古意的侦察是无止境的,因为新诗的古典美学因素常常有着复杂的生成过程。

新诗尽管抛却了古典诗歌的格式,但并未抛却作为载体的汉语。而现代汉语对古典美学的内部继承,赋予了新诗或显或隐的古典气韵。例如朱湘的《采莲曲》,其谨严的格式与古雅的用语相映成趣,诗中抒写的撑船采莲之趣更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吟咏对象。另有一些隐现的古意更值得玩味。如胡适的《兰花草》《蝴蝶》等名篇本是以白话写就,其脱离古诗轨道的美学取向,当时就招来保守者的不少批评。但如今读来,却发现其一味脱“古”的直白策略,显然暴露诗味匮乏的弊端。倒是其中存有的无法根除的幽微的古典气息,仍给人持续的艺术感染。

其实,许多擅长新诗写作的诗人有着良好的古典诗词修养,有些还长期从事古典诗歌研究,例如闻一多、废名等。古典诗歌的阅读与写作,同样是他们文学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滋养着他们的新诗写作。新诗在以自身实践反思古典诗歌传统的同时,也以古典诗歌为写作的灵感源泉。

新诗中的古意,并不一定来自与新诗形成历史对应的古典诗词,还可能生成于诗人对整个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观察思考。诗人吴兴华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许多作品,就有史传和历史故事的色彩;舒婷的《神女峰》等则将旧景新造,形成了与传统故事的对话关系;余光中的《翠玉白菜》脱胎于对古代工艺品的诗意欣赏。对上述诗歌而言,侦探新诗的古意,就是发掘新诗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此外,侦探新诗的古意,还能发现新诗写作所拥抱的,是一个多民族、跨文化的多元系统。如杨炼的《诺日朗》就将藏族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纳入自己的写作,展现了新诗写作开放的文化视野。

假使我们看待新诗的角度稍加变化,就会发现新诗是一座古典文化宝库。新诗文本中包孕的古意,稍加探查便熠熠生辉。侦探新诗的古意,不仅有学术层面的意义,也能指导普遍的诗歌阅读。于专业研究领域,侦探新诗的古意能将研究从刻板的时间序列中解放出来,使得新诗与古典诗歌共同回归汉语诗歌的整体视野中,形成新诗与古典诗歌相互对话激发的知识系统。这绝不意味着生搬硬套某种读法,将新诗、古诗一并框住,简化处理,而是要求研究者在尊重差异的同时,从细微处着眼,或发掘新诗的古典意蕴,或探寻古典诗词的现代因素,经过比照阅读,重新激活汉语诗歌的生命力。以历史的视野看来,新诗百年之后也是“古代诗歌”,也需要接受未来文学史的审阅。此种情形下,新诗的古意或将成为新诗纳入汉语诗歌整体谱系的重要砝码。

对诗歌阅读来说,新诗的古意侦探方法也不乏指导意义。当今诗歌读者对新诗、古诗的阅读选择存在偏颇,很多新诗爱好者往往很少读古诗,而偏爱古典诗歌的读者又不屑于读新诗,少有将新诗、古诗纳入汉语诗歌的整体框架中加以阅读审视的。稍加举证就能看出这种阅读方式的不合理。新诗中不乏张枣《镜中》这类古典意蕴丰盈的作品,古典诗歌中也有李商隐《锦瑟》这类意象密集且思想深邃的名篇,假使二者只取其一,便难以感知汉语诗歌的多样性可能,也无法在新旧互见的阅读中深化自身的审美感受。可见,在日常阅读中,有意引导读者去侦探新诗的古意,既可避免阅读视野的狭窄,又能培养富于历史同情的阅读心态与开放观念。

总而言之,侦探新诗的古意,变“继承说”“化合说”为灵活开放的古意探寻,适时超越新旧之分的人为壁垒,既能发现新诗的新读法、新价值,也能以参照视野观察古今诗歌,乃至探照汉语诗歌的整体历史,寻回贯通古今的诗意文心。


(作者:张静轩,系南开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小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