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

作者:诗人吕煊   2024年04月19日 11:44      0    收藏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
——读吕煊诗歌集《乡村新物语》

三川


知晓吕煊,是因为他的诗歌。
翻查朋友圈,添加其微信是在2019年5月17日下午5点半。这个节点,我猜想应在某张饭桌上。之后,我们互动渐多,特别是他发在朋友圈里的即兴诗作,清新澄澈,耐人寻味。
2024年清明节前,收到吕煊惠赠的《乡村新物语》(杭州出版社),才知他已把那些或长或短的诗作归类结集。再次展读,脉络清晰,意境深邃,也印证了海德格尔的名言:“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

永康西溪,是吕煊最初成长的地方。想当年,吕煊从故乡北上求学,又怀揣北京大学文凭回婺谋职,即被金华日报社相中,捧上令人称羡的饭碗。然而,吕煊并不安分,他想走得更远更高,又亲手将其打碎,仿佛人间蒸发般去了省城。
有个周末,吕煊“微”我,说是下午回到金华,想在当年聚过的苍蝇馆里喝一杯。末了,他还客气地解释说,文友相聚,盼我“拨冗”。
我是提前到达约定地点的,见吕煊敲门进来,直觉告诉我,几年不见,他已微微发福。不过,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手中捧着的是近年来陆续出版的诗集《悲伤只是一种隐喻》《庭院》《我就在广场南面写诗》《70后代诗选》。
简历显示,吕煊旅居杭州23年,不仅成功跻身“有实力的当代诗人”行列,还斩获了几顶闪亮的“帽子”:高级记者、中作协会员、九三学社社员。
永康的民风彪悍而淳朴,永康的吕煊热情又好客。说是小聚,上来的却是大餐。推杯换盏中,谈兴渐浓;觥筹交错间,话题渐深……待到醉眼迷离时,彼此隐约发现,原来都是有故事的老杆子,实为同道中人,顿生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感。
故乡是作家的生命起源,也是作家的精神归宿。故乡赋予每一个人身体、物质、语言、故事、情感和心灵。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说:“没有故乡就没有文学。当你觉得世界陌生,文学能帮你回到童年的村庄。”
回乡,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宗教。“有一天我学会了独自带着白纸来看你/有一天我把这个从小生活的村庄过成了故乡/三十多年的空白,留在一个叫清明的驿站/藕断丝连,故乡的事才在草尖的低矮处开出白花”。这首《清明的雨,只在故乡飘落》平实、素朴,是集子的开篇之作,没有诗歌常用的跳跃性语言,更没有以奇巧的构思凸显清明的缠绵,但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生、故乡和祖先的生动画卷。
清明是一种生命交流的形式。走得再远,都不忘为何出发。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前行路上那些艰苦的足印。
诚如岭南师范学院、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教授说:“吕煊以现代性体验来改写传统的基于农业文明的农村经验和乡土记忆,从而赋予了乡村世界诸多崭新的价值期许和精神内涵,诗歌与众不同的审美力量与诗学意义,也因此得以鲜明地彰显出来。”

《乡村新物语》是吕煊旅居杭州后,历经5年才完成的一部乡村心灵史,剖为“乡愁在故乡飘落”“乡村大地的行吟”“乡村诗意的呼吸”“乡村景致的抒情”“乡村新物语”“诗评家眼中的吕煊”6辑。
前五辑,是吕煊心中有关“乡村”的场景记忆和情感宣泄。他凭借来自乡村和土地的精神教养,一旦遭遇艺术灵感,犹如干柴遭到烈火,熊熊燃烧。而最后一辑是诗评,约占这册集子三分之一的页码,分量很量。
一般说来,诗集出版之后才会有或长或短的诗评。吕煊反其道而行,集子尚未付梓,便约请芦苇岸、张德明、程亚楠等8位颇有实力的诗评家为其撰文造势。
《乡村新物语》没有“前言”与“后记”,倘若不是吕煊“圈友”,或者少有乡村生活经历的读者,估计很难理解作者的创作历程。难怪诗评家会说,有关“乡村”的5个章节的命名“平庸而普适”,凸显不了吕煊诗歌“有着万物皆有灵的想象与跳跃,有着视听触嗅的自如与融通”的艺术特色。
敝人不才,平日又疏于读诗,诗学识见难免浅陋。在我看来,说其“普适”,还是妥帖的。因为当下不少诗人所写的文字东拉西扯,晦涩难懂,很不“着调”,只有“普适”,才能打破诗歌“小众”藩篱,吸人眼球。至于说其“平庸”,就更不敢认同了。我始终觉得,吕煊的文字是诗性的,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田地与山丘、树木与友邻、原乡与精神故里的诗歌背景。他笔下的“乡村”,与其说是个体的,还不如说是大众的,“是历史变革中曾经存在的乡村”。
章锦水是浙江诗坛的前辈,也是永康文学事业的“带头大哥”,常常带着欣赏的眼光赞美吕煊这一后起之秀。他说:“吕煊的诗歌生成状态如同春风中放牧风筝,不管飞得多高多远,都离不开故土这条割不断的丝线。他的诗歌是一种深邃的眼神,总能在一个高度打量熟悉或陌生的存在,透过表象,抵达内部。譬如山川、河流,譬如村庄、老宅,譬如故人、乡音等等。”
人人都有一个故乡。所有故乡,都有个最大的特质,那就是“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致橡树》)和永不位移的执念。
现如今,时代的列车呼啸向前,农耕时代的乡村生活已渐行渐远,后工业文明一路凯歌,站在这个时代节点上,如何用文字来表达乡愁,书写怀旧,是每一个写作者都应思考的文化自觉。
当然,书写乡愁,反思乡村,并非站在原乡的角度,而应该“跳出来”站在今天或未来的角度,审视反省,在昔日里发现其价值,在当下里寻找其存在。
吕煊便是如此,在不断地追索和书写中,寻找着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营造着人生曼妙的风景。

吕煊是文字高手,小说、诗歌、散文各擅其长。诗集《乡村新物语》精美含蓄,秀逸隽永,所创造的意象好读而又耐读。
“乡村”是相对城市而言的,少不了为人们所熟悉的特质——村庄、田野、炊烟、牲畜、植物、鸟兽……吕煊的老家毗连磐安,曾经也是贫穷落后之地。如今,他生活工作在杭州,尽管日常忙乱,工作千头万绪,种种光怪陆离的非诗因素不断冲击,但依然动摇不了他归乡的念头。在他眼里,万事苍茫咸有意,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春天学会低头向植物的根部/向卑微致敬/幸福会从土里冒出温暖”。
“物语”原本是日本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国读者最为熟知的是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而吕煊笔下的“物语”,意指事物的一些特性、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将人们想表达的意思物化了或者说将事物拟人化了。
草木风动皆是情,生活处处可入诗。吕煊的独到之处在于,他能够驾轻就熟的在庸常中发现生活之美,能以独特的眼光、跳跃的思维和奇崛的想象,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情景中开掘出优雅的诗意。譬如,他去磐安采风,在沙溪小镇见着一处玫瑰园,便即兴写道:“沙溪是一个地名/也是这些玫瑰寄身的村庄”,“我想在这里守着一朵玫瑰/看她的日出和暮晚/花香装入我的行囊,花影编在我的衣襟/在我策马飞扬时/会有一张笑脸,守候在我的归期”。(《在沙溪遇到玫瑰》)
“新”总是与“旧”或者“老”相对。家中的紫砂壶产自江苏宜兴,已伴我生活了二十多年,每每捧在手里,都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之感。同样,《乡村新物语》是诗人把乡村物语化,重点也在于一个“新”字——既要打破陈词滥调,又要推陈出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新的语言也预示着新的思想与新的精神。翻读《乡村新物语》,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的中国,乡村世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里时兴的“高铁”“楼道”“拼车”“检验员”“快递小哥”等等新名词,乡村都已不再陌生,至于“焦虑的地表”“金属的坚硬”“时间的锅炉”“刀茅的锯齿车间”“轮胎的亲热”等等,无不倾注了诗人滚烫的感情,有力强化了乡村世界的现代性元素,也让读者真切领略到经历乡村振兴后的中国当代乡土世界所呈现的焕然一新的态势与局面。

诗是什么?诗是诗人辨识出来的日常。或者说,诗人对生活的辨识度、与万物的联通度,决定了诗的厚度。
人生五十始青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吕煊一定能写出更富诗情画意的佳作,为自己,也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遂宁诗歌周暨《诗刊》2022—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7.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8.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9. 《诗刊》出品诗集获第六届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
  10.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